大家好,这里是只说真话的格物消费。
这两天,在格物店主群里,有店主提到“你们有没有感觉,今年进货钱都没了。。。”随后便对这件事吐槽起来”没觉得卖多少,但是还得补货,补来补去发现补货都没钱补。从1-2万,2-3万的拿货改成4-5000,就差赊账了“。
随后便有店主附和“按照核销金额来算,已经没有了”。
有的店主将自己比作“韭菜”表示,卖货的钱刚好够进货,资金的循环最终都是在养活品牌。
还有店主做出总结,”货越来越多,钱越来越少,人越来越老“。
大概情况就是说,在今年,店主们已经很难再继续按照货补标准提货了,所以大多数店主都采取了通过减少提货量的方式来降低影响。
门店动销足够支撑店主按照货补标准提货吗?
格物了解到,大部分的门店动销是不足以支撑按照货补标准提货的。
有店主就此表示,看不同品牌,大部分的应该是不足以支撑的。3个原因,第一目前店面、品牌过多,导致店面业绩做不起来,这是根本原因。
第二,目前大部分都是以零售价值进行补贴,如果门店能销售掉,那么是很大一笔钱,销售不掉,就很鸡肋。第三目前代发价格低于专卖店提货价,是市场常态。
那么格物根据店主的回答,梳理了几个主要的原因:
从市场方面来说,1.现在电子烟销售行业已经达到饱和的红海状态,品牌与产品数量依然在上升,竞争激烈。2.近两年,电子烟热度降低,新客户变少。3.电子烟乱价现象依然存在,线上销售侵占线下销售的生存空间。
而品牌方面,由于货补是以产品形式发放的,导致资金回笼需要过程,而且店主库存积压无法变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简单来说,货补资产都是以货物的形式放在店主手中,店主并没有获得直接现金收益。
提货都受影响
月销额下滑到底有多严重?
对于电子烟实体店来说,从今年下半年开始,月营收额的降低幅度之大,甚至对于利润相对更高的集合店来说,推广及产品品类的扩张等后期投入,都成为了负担。
据某店主介绍道,去年到今年4月底以前单月2-3万的进货额不难,而7-8月份就开始控制库存量,将提货单次控制在5000以内,减少压货可能带来的影响。同时资金也越来越少了。
还有的店主表示,朋友开的主流品牌门店,2020年开的店,从开始月入1w每个月,到现在月入5000,业绩下滑了50%,大家都在说再怎么都是主流品牌好,但是业绩下滑夸张的门店,几乎都是主流品牌。
通过店主们的发言,不难看出,月营收额下滑会使店铺内的流动资金减少,甚至连提货钱都会受到影响,这才有了店主口中的“你们有没有感觉,今年进货钱都没了。。。”
你有感觉到流动资金越来越少吗,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。